新闻1+1丨如何落实促进民间投资“13点”并取得成效?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一系列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措施。共有13项措施受到媒体广泛关注。那么民间投资十三条为什么要重点围绕放准入、扫除障碍、强化保障三个方面呢?它将如何推动和影响民间投资的发展转型?为什么要进一步加强民间投资? “十三条”与“十七条”有何根本区别和划时代意义?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志奇: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发展。两年前出台的第十七条,背景非常浓厚,旨在为特定情况下的企业提供救助,为解决困难提供政治支持。当时的主要政策意图是鼓励民营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解决问题。当时出台了“十七条措施”。这里提出的“13条”最重要的特点是,与之前的13条相比,它的目的是直接打破制度的坚冰。过去很多政策只是说说而已,可能永远不会落地,现在已经变成了非常明确的“13条”。另一个区别是,迄今为止还很模糊的政策将变得更加明确。从产业发展方向看,低空经济、民用航空航天等新生产力领域不断涌现,鼓励民营企业大胆进入。可以说,市场越广阔,民营企业的利润就越大。保单中提到的具体数字(如10%的参与率、30%的预付款金额)代表什么?李志奇 执行董事中国国民经济研究会:这两个具体数字是争议最多的。过去或许有过一些暧昧的表述,大家都觉得不解渴。目前提出的参与率超过10%,意味着民间资本在参与大型项目方面有一定的发言权,也可以进入董事会并发挥决策咨询作用。与之前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如果比例低于10%,你就会成为没有发言权的“隐形股东”,私募股权的好处也发挥不出来。打破这种关系是一个象征性的信号。采购预付款增加至30%。这项政策很重要,因为它可以显着减轻中小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我认为这个提法也是一个好的用意。项目开始后,可能会有大量的财务需求。此时,派息率将会上升,大多数私营企业不会面临转移资金的压力。什么是“创新积分制度”?如何化解创新风险?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志奇:创新点与一个国家推出的资金数额并不直接对应。政府推出的“创新积分制度”是为了更好表征民营企业科技价值而设计推出的一系列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对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进行评级,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关键竞争优势在哪里,让投资机构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提供信贷支持和金融支持时,双方的信息会更加对称,以这组指标为特征的企业系统自然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政府更加明确地表明,企业并不依赖于单一公司。 “创新积分制度”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发明,因为政府补贴和银行等投资机构共同努力培养有前途的孩子。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如何共同适应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志奇:中国2亿多市场主体,类型不同、实力不同、规模不同。展望未来,我认为行业龙头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应该大胆参与,攻克国家下达的重要优先项目和瓶颈项目,承担国家更多大型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这样,您将能够更好地利用优势贵公司年龄较大,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大量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该怎么办?我认为,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创造您所在领域最好的产品和品质,赢得自己的生存空间,成为您所在行业不可或缺的专家和隐形冠军。只有这样,不同的企业才能进行不平衡的竞争,避免相互纠缠。相反,他们可以创造自己的发展天花板,找到合适的领域和空间。未来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将如何调整?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志奇先生: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并不保持竞争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甲乙双方的合同关系。事实上,他们只是有不同的优势,甚至可能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作用。也希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能够共同努力,形成更好的产业生态系统。在这个产业生态系统中,国有企业正在采取技术举措,比如释放更多的现场资源,为市场提供更多的资本和机会。中小民营企业力争做到力所能及,在创新中弥补产业链的不足和问题,形成协同创新、集成创新的良好格局。我希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能够实现双赢,生态林能够蓬勃发展。